9 消防泵组 9.1 总则 9.1.1 泵组所选用的泵均应经过型式检验,并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9.1.2 泵组所选用的原动机均应经过定型鉴定并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9.2 结构要求 9.2.1 紧固件和自锁装置不应因振动等原因而产生松动。 9.2.2 操纵机构应轻便可靠,各操纵手柄应设置指示牌,指示牌应由抗腐蚀性材料制成,指示牌上文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mm,压制或蚀刻的深度不应小于0.2mm。 9.3 外观质量 泵组的外观质量应符合5.3的规定。 9.4 主要技术参数 泵组按10.4进行性能试验,其结果应符合6.4的规定。 9.5 连续运转性能 泵组按10.10进行连续运转试验,除应符合6.6外,原动机和功率输出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工作正常,无漏水、漏油现象; b) 发动机出水温度和机油温度应符合规定要求; c) 功率输出装置的润滑油温度应低于润滑油的最高允许工作温度; d) 功率输出装置输出端轴承座温度不应超过100℃; e) 电动机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及轴承座温度应在允许的工作范围内。 9.6 联轴器 9.6.1 联轴器应能承受20次起动循环试验,性能试验前、后各10次。联轴器应: a) 维持安装位置; b) 维持轴的完整性; c) 没有出现明显的磨损或改变而无法使用,引发对人员伤害,或造成对联轴器或轴的损坏,以致影响连接效率,削弱预期的使用目的。 9.6.2 应有联轴器防护装置。 9.6.3 联轴器应采用铸钢或不锈钢材料。 9.6.4 联轴器宜采用梅花形弹性联轴器,联轴器弹性件宜采用聚氨酯橡胶材料。 9.7 控制柜 9.7.1 外观质量 9.7.1.1 控制柜柜体应端正,无明显的歪斜翘曲等现象。控制柜表面应平整,涂层颜色应均匀一致。 9.7.1.2 控制柜上的指示灯和操作器的颜色编码应符合GB/T 4025-2003的规定,控制柜中所用导体的颜色或数字标识应符合GB 7947-1997的规定。 9.7.2 防护等级 控制柜的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X级。 9.7.3 显示功能 9.7.3.1 控制柜面板上应设有: a) 电压、电流显示; b) 水泵启、停状态显示; c) 火警及故障声、光报警显示。 9.7.3.2 控制柜面板上的按钮、开关及仪表应易于操作且有功能标志。 9.7.4 接地 9.7.4.1 控制柜的金属构体上必须有接地点,并有明显标识,与接地点相连接的保护导线的截面积应符合表5的规定。 9.7.4.2 主接地点与任何有关的、因绝缘损坏可能带电的金属部件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0.1Ω。 9.7.5 介电强度 控制柜中所有有绝缘要求的外部带电端子与机壳之间及电源接线端子与机壳之间都应能承受表6所规定的介电试验电压,试验期间,控制柜不应发生表面飞弧、扫掠放电、电晕和击穿现象。 9.7.6 绝缘电阻 控制柜中有绝缘要求的外部带电端子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0MΩ,电源接线端子与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MΩ。 9.7.7 双电源 9.7.7.1 控制柜应具有双路电源入口(柴油机消防泵组除外),双路电源应具有自动及手动切换功能,也可配有单独的双电源互投柜,应能自动及手动切换,切换时间不大于2s。 9.7.7.2 双路电源切换装置(柴油机消防泵组除外)应按10.12.7.2进行可靠性试验,装置应能工作正常。 9.7.8 元件 9.7.8.1 元件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使用寿命、接通和分断能力、短路强度等参数应符合装置额定参数的要求。 9.7.8.2 元件应符合有关标准。 9.7.8.3 元件的接线端子应在柜体基础面上方不低于0.2m处,并应便于维护检修。 9.7.9 过流保护装置 控制柜正常操作所需的电路内不得含有过流保护装置。 9.7.10 耐高温性能 控制柜连续进行不通电状态14h、正常监视状态2h(共计16h)、环境温度为40℃的高温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影响正常工作的故障。 9.7.11 耐低温性能 控制柜连续进行不通电状态14h、正常监视状态2h(共计16h)、环境温度为0℃的低温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影响正常工作的故障。 9.7.12 抗湿热性能 控制柜处于正常监视状态,连续进行96h、环境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92%的恒定湿热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影响正常工作的故障。 9.7.13 抗振动性能 控制柜处于不通电状态,进行频率为5Hz~60Hz、振幅为0.19mm、扫频速率为1倍频程/min、持续时间为10min的振动试验,试验后不应产生影响正常工作的故障。 9.7.14 温升 控制柜温升限值应符合GB/T 7251.1-1997的规定。 9.8 电动机消防泵组的其他要求 9.8.1 电动机消防泵组应在6.4.3.2要求的工况下,运转30min,泵组应工作正常,电动机无过度发热等的异常现象,电动机的轴承座温度应在允许的工作范围内。 9.8.2 电动机消防泵组在6.4.3.2要求的工况下,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宜不超过5%的额定功率。 9.9 柴油机消防泵组的其他要求 9.9.1 蓄电池及充电 9.9.1.1 应配备两套蓄电池组,并能实现自动切换。 9.9.1.2 蓄电池应架设在地面上,加以固定以防止滑移,并定位于不会受高温、振动、机械损伤或水浸的位置,应便于维护。 9.9.1.3 宜采用免维护性的蓄电池。 9.9.1.4 按10.13.1.2的试验方法,蓄电池组的容量应能满足6次启动循环的要求。 9.9.1.5 蓄电池须有两种充电方式。一种通过柴油机上的发电机;另一种通过自动控制且从交流电源处获取能量的充电设备。 9.9.1.6 充电设备在额定电压下,应能利用不损坏蓄电池的方式把电能输入彻底用完的蓄电池,24h内将蓄电池重新蓄存到100%的蓄电池额定容量值。 9.9.1.7 充电设备应标明其能进行充电的最大容量蓄电池的容量或安培小时数。 9.9.1.8 应安装一个精度为正常充电速度5%的电流表以显示充电设备的工作情况。 9.9.1.9 充电设备的设计应保证在柴油机自动或手动启动点火时不会被损坏或烧断保险丝。 9.9.1.10 在无论何时蓄电池要求充电的情况下,充电设备都应按最大的速率进行充电。 9.9.1.11 在控制线路故障时,为蓄电池供电的主蓄电池接触器应能人工机械合上。 9.9.2 燃油箱 9.9.2.1 燃油箱上的出油管路应保证5%燃油箱的沉淀容积不会被柴油机吸进。 9.9.2.2 燃油箱不应被灌满,应保证有5%燃油箱的空余。 9.9.2.3 燃油箱容积在满足9.9.2.1及9.9.2.2的前提下,应能保证泵组在额定工况下,连续运转4h。 9.9.2.4 出油管路应位于燃油箱一边的5%沉淀容积的高度。 9.9.2.5 燃油箱至出油管路的接口不得低于柴油机输油泵的高度。 9.9.2.6 燃油箱内油位在最高位置时,不应超过柴油机制造商油泵的最大静压力。 9.9.2.7 回油管路的安装应遵照柴油机制造商的推荐。 9.9.2.8 除位标管外还应有措施显示燃油箱内燃油的容量。每个油箱均应有合适的加油、排油、排气等接口。 9.9.2.9 在连接油箱的回油管上不得有切断阀。 9.9.2.10 当用电磁阀来控制柴油机的供油管路时,当控制回路出现故障时该阀必须能手动操作或能旁通掉。 9.9.2.11 所有暴露的供油管应有防护板或保护管。 9.9.3 超速断路装置 应配有超速断路装置,当柴油机转速超过其额定转速15%~20%时,该装置能使柴油机停车,并且只能人工复位。 9.9.4 调速器 9.9.4.1 柴油机的调速器应保证泵在零流量与最大负荷之间可在10%的范围内调整转速。 9.9.4.2 调速器应是现场可调的,并设置、锁定在最大负荷时转速为泵的额定转速。 9.9.5 加热装置 9.9.5.1 应具有柴油机水温预加热装置。该水温预加热装置应能使柴油机水温维持在49℃的温度。 9.9.5.2 在柴油机制造商推荐时,还需安装燃油加热器。 9.9.6 柴油机冷却系统 9.9.6.1 应采用热交换器型或散热器型的系统。 9.9.6.2 冷却循环系统必须有一个开口以便加入冷却液、检查冷却液以及在需要时补充冷却液。冷却液应符合柴油机制造商的要求。 9.9.6.3 热交换器的冷却水应来自在出口止回阀前的消防泵出口。该连接应是刚性的螺纹连接。在沿冷却水流向方向,管路上应有一个带指示的手动切断阀。 9.9.6.4 当柴油机工作时,自动阀应允许冷却水流向柴油机。 9.9.6.5 热交换器的出口管管径应大于进口管管径。出口管应尽可能短并且与一可见的接头连接,在该段管路中,不应安装阀门。 9.9.6.6 散热器的设计应保证在空气滤清器处进气温度为49℃时仍能保证柴油机不超过其最大允许操作温度。散热器应包含至柴油机的管路及排气侧的法兰盘,挠性管路可通过从该法兰盘将风扇排气侧与排气通风口/设备连接起来。 9.9.7 柴油机排气口及排气管路在柴油机排气口及排气管路间应用无缝或焊接的波纹挠性管连接。排气管尺寸不得小于柴油机排气口且应尽可能短。排气管应采用耐高温的隔热材料包裹。 9.9.8 柴油机功率 柴油机12小时功率不宜小于6.4规定的工况1泵轴功率的1.1倍;柴油机1小时功率不宜小于6.4规定的工况2泵轴功率的1.1倍。 9.9.9 柴油机与泵的连接 9.9.9.1 柴油机与泵的连接不宜采用离合器。 9.9.9.2 柴油机应通过圆锥直角齿轮箱及挠性传动轴与深井泵连接。传动轴应避免不必要的应力作用在柴油机或齿轮箱上。 9.9.9.3 当采用实心轴而不使用圆锥直角齿轮箱与深井泵连接时,应带有防逆转盘。 9.9.10 启动与停机 9.9.10.1 应具有自动及手动启动功能。手动启动应包括在柴油机旁及控制柜上手动启动。 9.9.10.2 应具有良好的常温起动性能,应保证5s内顺利起动,引上水后20s内使消防泵达到额定工况。 9.9.10.3 除超速断路装置动作使柴油机停车外,柴油机消防泵组不得自动停机,只能手动操作停机。 9.9.11 超负荷 应按10.13.11进行10min超负荷试验,试验过程中,泵组应工作正常,无异常振动、漏油、漏水等现象。 9.9.12 操作程序及警示 9.9.12.1 在柴油机消防泵组上应具有包含紧急操作详细步骤的操作程序。 9.9.12.2 在柴油机消防泵组上对操作人员人身安全构成伤害的位置应具有明显的警告及警示标志。 9.9.13 手动操作功能 柴油机消防泵组在自动控制功能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应仍能手动操作,保证柴油机消防泵组正常工作。 9.9.14 监视仪表 柴油机消防泵组应配备以下监视仪表: a) 消防泵转速表(累计计数式); b) 柴油机油压表; c) 柴油机水温表; d) 燃油油位表; e) 电流表; f) 蓄电池电压表。 9.9.15 柴油机消防泵组控制柜的其他要求 9.9.15.1 接线 9.9.15.1.1 所有至控制柜的连接线都应栓在或附在或安装在发动机上,且接至一柴油机接线盒的端子上,这些端子的编号应与控制柜上相应端子的编号一致。 9.9.15.1.2 控制柜与柴油机接线盒之间的接线应采用标准尺寸的能连续工作的电缆。 9.9.15.1.3 柴油消防泵组控制柜不能作为其他设备供电的接线盒。 9.9.15.1.4 控制柜的现场接线图应永久地附着在柜体上。 9.9.15.2 开关及指示 9.9.15.2.1 使控制柜处于自动状态的所有开关应在一个带易碎玻璃的锁住的柜体内。 9.9.15.2.2 应具有显示柴油机的运行状态及启动成功的信号指示。该信号指示的电源不应来自于柴油机的发电机或充电器。 9.9.15.2.3 须具有柴油机油温高、水温高及润滑油油压低的报警指示。 9.9.15.2.4 超速故障信号应送至控制柜,该控制柜不能复位直到超速停机装置被手动复位至正常位置。 9.9.15.2.5 应有可见指示来指明控制柜处于自动状态。若该指示器为一指示灯,它应便于更换。 9.9.15.2.6 控制柜内的每个组件应清楚地标明其对应于电气原理图上的代号。 9.9.15.3 远距离启动 控制柜应具有远距离启动柴油机的端子。 9.9.15.4 操作指导书 应提供包含控制柜操作的完整的操作指导书并放置于控制柜的显著位置。 9.10 潜水消防泵组的其他要求 9.10.1 潜水消防泵组所采用的电动机应符合GB/T 2818-2002的规定。 9.10.2 引出电缆应采用GB 5013.4-1997中规定的YZW中橡胶套电缆或性能相当的电缆。 9.11 手抬机动消防泵组的其他要求 9.11.1 结构要求 9.11.1.1 泵体上应铸出表示旋转方向的箭头。 9.11.1.2 泵应带有压力表及真空压力表,表的精度应不低于2.5级,表前均需安装阀门,阀门的操纵应轻便可靠。阀门的工作压力应不低于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9.11.1.3 泵吸入口处应设置便于拆卸的抗腐蚀性滤网,滤网的过流面积应不影响泵的性能。滤网上的孔须不得通过大于8mm的颗粒。 9.11.1.4 泵出水阀应标注开、关指示标记,指示标记应位于明显易见部位且面积不小于6mm2。 9.11.1.5 泵应设置放水旋塞,放水旋塞应处于泵的最低位置以便排尽泵内余水。 9.11.1.6 泵的出口处应安装止回阀。 9.11.1.7 泵应设取压孔,取压孔的直径应为3mm~6mm或等于管路直径的1/10,两者取小值。取压孔的深度应不小于2.5倍取压孔直径。出口压力取压孔应位于止回阀之后。 9.11.1.8 手抬机动消防泵组的整机重量(按规定加注好润滑油、燃油,不包括吸水管、水带及开关水枪等附件)不得超过100kg。 9.11.1.9 手抬机动消防泵组的燃油箱容积应能保证在5.4.2.1要求的工况下,连续运转1h。应具有燃油油位表用以显示燃油箱容积。 9.11.1.10 手抬机动消防泵组在任何工况下,都不得发生整机自行移动现象。 9.11.1.11 手抬机动消防泵组应配有功率不小于50W的小型移动照明设备,另外还须配备水带、吸水管、开关水枪、充电设备(可从交流电源处获取能量的蓄电池充电设备)等附件。 9.11.1.12 对于采用电启动方式启动的手抬机动消防泵组,其额定功率不大于35kW时,应具有手动启动功能。 9.11.2 材料要求 泵的材料须符合5.2的规定。 9.11.3 主要技术参数 9.11.3.1 应按10.4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企业技术文件的规定。 9.11.3.2 手抬机动消防泵组应符合5.4.2.1、5.4.2.3的规定。 9.11.4 机械性能 泵的机械性能应符合5.5的规定。 9.11.5 真空密封性能 泵的真空密封性能应符合5.6的规定。 9.11.6 引水装置性能 泵的引水装置性能应符合5.7的规定。 9.11.7 连续运转性能 应按10.10.3方法进行连续运转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5.8的条件和规定。原动机和功率输出装置应符合9.5中a)~d)的规定。 9.11.8 启动性能 按10.14.2方法进行启动试验,手抬机动消防泵组应能在30s内顺利启动。 9.11.9 横、纵向倾斜性能 手抬机动消防泵组应在横向、纵向倾斜25°的条件下,在5.4.2.1要求的工况下,各连续运转1h,泵应工作正常。